致敬八一 | 今天請留給中國軍人
文章發(fā)布于:2019-08-01 作者:天策致遠工程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shù):次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周四,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普通的一天
但對于軍人來說,今天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是八一建軍節(jié)
1927年一聲槍響,劃破了南昌城寂靜的夜空,標志著人民軍隊的誕生。
九十二年來軍旅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軍人身姿,用膠卷講述軍旅生活,用影像述說中國故事。
▲祖國的眼睛
今天,我們就通過軍旅攝影師們的鏡頭來一起感受軍人的剛毅與柔情。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wǎng)
◆◆
好男兒就是要當兵
◆◆
長期以來,軍旅攝影師以“軍人的人”為主要視角,去拍攝軍旅題材照片。
身為軍人的軍旅攝影師,更加能體會到戰(zhàn)士內(nèi)心的鐵骨柔腸,所以軍旅攝影作品大多都很“陽剛”。
下圖,攝影師采用高速快門來抓拍士兵臉上怒吼的表情,利用右側(cè)噴射的水花,腳下濺起的泥水來襯托士兵勇猛向前的氣勢。
▲櫛風沐雨,磨礪堅強意志
以鐵絲網(wǎng)以及煙火為背景,低角度拍攝
▲特戰(zhàn)隊員穿越低樁網(wǎng)
背景的烈火,污濁的泥潭,嚴厲的教官,左下角的士兵以最標準的匍匐姿態(tài)完成每一個訓練動作,體現(xiàn)部隊訓練的嚴格性。
▲戰(zhàn)場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下面這張照片的主體是奮力向上攀巖的士兵,背景則是戰(zhàn)友們的鼓勵,攝影師以一種俯拍的角度記錄了戰(zhàn)友之間的團結(jié)精神。
以纜繩作為畫面引導線,采用中心構(gòu)圖法,突出士兵表情
▲偵察兵攀巖訓練
下圖以藍色的天空,土黃色的戈壁灘,以及橄欖綠構(gòu)成照片的主要色彩,營造出明顯的色彩對比
士兵那種極限訓練后攤到在地的痛苦表情,與地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形成強烈的情緒對比,進一步突出了照片的主旨。
▲大強度訓練逼近官兵生理極限
鋼槍在握、威風凜凜,叱咤風云、凝眉怒目,這是典型的軍人形象和氣質(zhì)符號。
但是要達到“軍人的氣質(zhì)”,體能是必過的一關(guān)。
▲當兵才知道自己的骨頭硬不硬
▲淬煉鋼筋鐵骨
在新兵營每天的三公里武裝越野,三個一百(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是新兵的體能必備套餐。
新兵臉上的汗水以及豐富的面部表情讓這張人物特寫照片看起來特別生動
不過這里面最突出的是新兵那一雙望向前方的眼睛
人物特寫眼睛是焦點中的焦點
攝影師正是抓住了人物的眼神光,讓這張照片更加出彩
▲作為新兵只有咬牙堅持、砥礪血性
部隊拍照不需要影棚燈,士兵背后墻上的陰影告訴我們,只要一盞機頂閃光燈就夠了,帥不帥只要脫衣有肉就行
▲戰(zhàn)友從來沒有心靈雞湯,只有“再來一個”!
▲巡邏路上,戰(zhàn)友的每一寸肌肉是向點位挺進的索橋
◆◆
巾幗不讓須眉
◆◆
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她們選擇了迷彩,她們是中國女兵。
▲陸軍“霸王花”
她們大多數(shù)人可能沒玩過蹦極,但是穿上軍裝走上崗位就必須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
下面這張照片以右上角繩子作為引導線,畫面人物以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向左上角延伸,形成一個三角構(gòu)圖。
▲勇敢逃離
在極簡的環(huán)境背景下,三角構(gòu)圖能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下面這一張也是“三角構(gòu)圖”,采用左下與右下“大”,中間“小”的中軸三角構(gòu)圖讓照片有平衡感
女兵們不畏恐懼,飛向指定目標點
▲特戰(zhàn)女兵跳繩訓練
◆◆
人物聚焦軍人職責
◆◆
在踏入軍營的那一天起,軍人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
圖片來源|解放軍畫報
▲在云南邊境,處置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彈時,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zhàn)士杜富國對同組作業(yè)的戰(zhàn)友說“你退后,讓我來”,獨自上前排彈。
沒想到,排彈時突遇爆炸,杜富國用身體擋住彈片,保護了戰(zhàn)友,自己卻身受重傷……
雖然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但杜富國從不后悔。即使再發(fā)生一次爆炸,他依然會說“讓我來”!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wǎng)
▲《英雄探妻》是一張獲得新聞照片金獎的攝影作品。
張良善是一名西藏汽車兵,被蘭州軍區(qū)命名為"高原模范汽車兵"。
帶領著汽車隊的戰(zhàn)友們翻喀喇昆侖,越岡底斯山,奔跑在這條險象環(huán)生的道路上,獲得無數(shù)次表彰。
1992年10月,妻子因分娩難產(chǎn)失血過多離他而去。這么多年來他不知多少次來看望妻子,他覺得自己無論多么堅強,都需要來這里汲取一種只有愛才能給予的力量。
攝影師袁學軍的拍攝角度與人物情緒非常好的進行結(jié)合。在英雄模范人物掃墓的過程中,在一種生活化的場景下,抓住人物內(nèi)心情感,表現(xiàn)一個軍人的真實人性,使得作品十分感人。
◆◆
陽剛里也有柔情
◆◆
剛毅的士兵也有柔情似水的另一面。
他們也有家庭、有親人和朋友。
他們更懂得親情、友情、愛情的分量,更珍惜生活的美好和感情的甜蜜
一個月前,馬里少年薩羅拉智的手受傷,得到中國維和部隊的救治,心存感恩之心。
當薩羅拉智再一次看到我們的官兵正在執(zhí)行任務,興奮地用一個“軍禮”向中國軍人致謝,機槍手王俊偉隨即還禮。
雖然他們中間有冰冷的戰(zhàn)車與機槍,但是一個軍禮表達了少年與戰(zhàn)士之間溫情的一面。
攝影師用這種“近與遠”的拍攝手法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常年駐扎高原邊防的士兵一年見家人的次數(shù)可能就一兩次甚至更少。
“到過邊防,才能算得上真正邊防軍人的妻子”,為了看一看他的戰(zhàn)友,走一走邊關(guān)路,真正體驗邊防軍人的苦與樂,未婚妻王梅決定到張錦源的駐地舉行婚禮。
▲經(jīng)過艱苦的長途跋涉,見面的深情相擁
冰冷的高原雪山與張錦源和王梅臉上甜美的笑容形成對比
這種笑容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與背景的雪山一樣純粹自然
在惡略的氣候環(huán)境里倍感珍惜這一刻的幸福!
▲他們既有陽剛也有柔情
這世界雖有戰(zhàn)火也有花香,在戰(zhàn)友們的祝福聲中,張錦源和王梅牽手走上了紅地毯
在海拔4900米的神女峰下,戰(zhàn)士歐城也牽著未婚妻的手,面對皚皚雪山許下了愛的誓言。
不過要通往高原駐地的路并不那么容易,大雪常年封山,戰(zhàn)友們?yōu)榱擞蛹覍,在寒風刺骨的雪地里奮力鏟雪開路。
軍旅攝影師常常也要克服各種惡劣的氣候與地理環(huán)境,用鏡頭去記錄一個個真情瞬間
▲軍旅攝影師劉應華
◆◆
軍營里的光影
◆◆
在黑與白,虛與實之間,軍旅攝影師用一種直觀、干脆、毫無冗余的方式來拍攝軍人,讓我們和他們靠得更近。
▲刀鋒
▲雪豹突擊隊
下圖是軍旅攝影師陳儼的一張作品
他以赤膊士兵背上的汗珠作為照片聚焦點,鋼盔與步槍交代了人物身份
采用黑白影調(diào)強化了照片的立體感,凸顯照片的故事性
掛滿汗珠的結(jié)實肌肉就是陣地上最酷的形象。
夕陽西下,士兵們披著霞光,緊握鋼槍守護著萬家燈火。
論拍剪影,軍旅攝影師的作品不比任何老法師差。
▲日出到日落,中建島守備營官兵從不間斷巡邏,守著眼前的海。
下圖為一張艦載直升機跨晝夜著艦訓練的照片
攝影師以地平線作為畫面水平線,以天空為背景。采用約1/60秒的快門速度來表現(xiàn)直升機螺旋槳的動感,與前景的人物有一種動與靜,大與小的呼應
這樣的軍事剪影作品既能直觀感受部隊的日常訓練,對于喜歡攝影的朋友又有一定的學習價值。
▲偵測目標
▲硝煙散去,雷達號手撤收裝備。
軍旅作品沒有過多的后期
軍旅攝影師無論是拍人物還是拍場景,他們總能抓住個體的魂,職業(yè)的魂以及光影的魂,每一張照片略過,都能感受到軍人的勇敢與真情。
抓住拍攝對象的“魂”是一張照片能否有情感共鳴的核心,是我們學習攝影的道路上不能忘掉的本質(zhì)。
今天屬于人民解放軍!
湖南天策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圖片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畫報